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郑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7月28日,早晨八点半刚过,合肥市蜀山区丁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热闹起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位七岁男生的诵读声,拉开“青心课堂”暑托班一天的序幕。这是合肥市蜀山区和硕家庭服务中心在南七街道丁香社区指导下,第三年为社区孩子打造充满书声、笑语和关爱的暑期天地。
孩子们和志愿者互动。受访者供图
课桌前,一位女生兴奋地向妈妈展示作业本上鲜艳的小红花。“这是婷婷姐姐给我的,她说我今天的古诗背得特别棒!”涵涵的婷婷姐姐,是来自皖南医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杨依婷。在“青心课堂”,像杨依婷这样充满活力又耐心细致的大朋友还有很多。
暑托班现场。受访者供图
“每年暑假前,我们都会收到近百位返家乡高校学生的踊跃报名。”暑托班项目负责人介绍,经过严格的“三心考核”(爱心、耐心与责任心)、岗前培训及试用筛选,最终遴选出50余名来自安徽大学、合肥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志愿者参与,他们不仅是小老师,更是非遗体验引导者、趣味游戏组织者。
孩子们消防体验。受访者供图
2023年开办至今,“青心课堂”项目累计招募培训80余位高校志愿者,为120多名社区青少年儿童提供3600多人次假期托管服务。
下午的“成长嘉年华”时间更让孩子们期待,这背后是“丁香10号”文明实践联盟的资源支撑。“瞄准!发射!”蜀山区消防大队的教官正带领孩子们进行沉浸式操作体验;拳明星搏击俱乐部的教练用简单实用的动作教孩子们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橘井中医馆的医生则带孩子们认识中医药材和穴位模型……这些单位的志愿服务队伍,连同共青团中央“七彩假期”安大青心志愿队,都是“丁香10号”文明实践联盟的志愿服务中坚力量,他们为孩子们带来超过10类特色专业体验。
此外,在非遗课堂上,惊叹声此起彼伏。绘制团扇时,一位女生灵感迸发:“我要把‘青青子衿’画在扇子上,让古诗飘起来!”在扎染台前,看着自己亲手捆扎、浸染后展开的布料,孩子们喊道:“快看!我染的花纹像不像夜空中炸开的烟花?”
这些童言童语,是文化自信悄然萌芽的声音。一位妈妈惊喜发现孩子的变化:“孩子突然指着圆圆的团扇说,这个‘像月亮,团团圆圆’,一下子就懂了传统造型的寓意,这种体验比我们讲一百遍都管用。”
非遗课堂。受访者供图
“青心课堂”的温暖,从未遗忘任何一个角落。每周固定日子,合肥南七街道慈善服务综合体社工李媛媛和丁香社区康复站青年志愿者都会带着手工材料和小游戏,敲开社区特殊家庭的门。
“告诉你一个秘密——你是我第二喜欢的人,第一是妈妈!”一次探访结束时,患有孤独症的童童(化名)突然清晰说出这句话,并紧紧拉住李媛媛的手,这让在场所有人湿了眼眶。童童母亲分享:“孩子主动和志愿者击掌了!他以前特别害怕陌生人,这个进步让我们全家都开心!”在丁香社区,像童童这样接受定期入户关爱的社区特殊儿童累计达12名。
同时,“青心课堂”专门预留名额给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子女。正如一位家长所言:“这里打开的,不仅是托管空间,更是孩子看世界、感受爱、自信成长的一扇窗。”
丁香社区负责人表示,以青春为笔,以社区为纸,以多元社会资源为墨,青年们以一年又一年的坚守与创新,持续为破解看护难、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书写有温度的答卷。